1、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恰當溫度堅持必定時刻后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安排的熱處理工藝。
2、退火: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刻后,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恒溫堅持,使過剩相充沛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后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后,在室溫放置或稍高于室溫堅持時,其功能隨時刻而改變的現象。
5、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沛溶解,強化固溶體并提高韌性及抗蝕功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持續加工成型。
6、時效處理:在強化相分出的溫度加熱并保溫,使強化相沉積分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后以恰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悉數或必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安排結構改變的熱處理工藝。